在申请银行贷款时,许多申请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:自己的主要资金流水都是通过微信和支付宝的,收款记录多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,可为何只有银行卡流水才被视为有效的流水和收入呢?今天,我们就从表面到深层来探究一下其中的逻辑和风险意识。
一、收款资金流转路径不透明
1.微信收款情况
如果微信收款后没有提现到银行卡,资金就只是停留在微信零钱账户里,银行是无法获取完整的资金流转记录的。就算提现到银行卡,银行流水一般也只是显示“财付通/支付宝”等第三方平台的名称,缺少交易对手的具体信息,像交易用途、收款方身份等重要信息都无法得知。而且,如果微信收款没有配套发票和完税证明,银行就很难验证这笔收入的合法性和真实性。
二、实名制和合规问题
根据央行的规定,支付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实名制。要是微信或支付宝账户没有完成实名认证,或者交易涉及到匿名账户,银行可能会认为这类交易存在“洗钱”或者逃税的风险,从而拒绝将其认定为合法收入。在2024年5月实施的《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》中,也要求支付机构更加严格地执行反洗钱措施。
三、银行与支付系统的信息隔离
1.数据共享限制
微信和支付宝的支付系统与银行系统是各自独立的机构,银行没有权力调取微信和支付宝账户的详细交易记录。如果用户没有将微信零钱和支付宝余额的资金提现到银行卡,银行就无法通过自身的系统来验证这部分资金的存在。
2.交易信息的简化
微信和支付宝通过银行卡扣款的交易,在银行流水上仅仅显示与腾讯和支付宝的结算记录,无法具体体现出交易内容,比如是商品交易还是服务付款等,这就导致银行难以控制资金的流向和真实用途。
四、税务风险
曾经有24个私人微信账户收入公司相关货款的情况,税务局就责成该公司通过这些微信账户的相关货款审计出库单据、行政收款证明以及相关账册资料。一旦微信支付宝的资金流通涉及到偷税漏税,相关使用人肯定逃脱不了法律的严惩。
五、极容易进行数据造假
每年年底收到微信或支付宝年报时,很多人都很困惑,自己平时的消费金额并不大,可一年的流水收支却有很多。其实,仔细想想,我们平时的资金往来还是挺多的。比如:
公司的一批货款15000元,从自己这里收款然后再转给公司财务,这样流水就形成了。
自己的工资到账了,没有消息提醒,就从银行卡提一下进微信或支付宝账户,到账了再提现到银行卡或者转给爱人交账。
姐妹兄弟间一笔资金转到自己这里让自己代转,结果自己时间不凑巧,这笔钱又转回给对方。
为了营造流水量很大的假象,同一笔钱在不同时间分批次转回又转出。
这能算是收到的钱,甚至是收入吗?显然不能。